watermark logo

接下来播放


淨界法師:一個人活到五十歲,來生就差不多定形了!| 《菩提心修學述要》02

0 观看次数
livecan
0
发布时间 30 Nov 2024 / 于 新闻与政治

淨界法師 :《菩提心修學述要》
時間: 2012/05
地點:洛杉磯淨宗學會
編號:第一卷(08~11)
----

播放列表 (complete playlist):
https://www.youtube.com/playli....st?list=PLbHDOn5U0Fa
----

目錄
00:00 精彩片段
02:23 題目介紹
02:30 第八章:法門沒有高下,成敗就看你的發心!
05:17 第九章:一切法正,一切法邪!
12:48 第十章: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!
17:31 第十一章:生命的主導者是我們習慣性的思考模式!
24:02 迴向偈

--------------------
 第一卷

 【8】法門沒有高下,成敗就看你的發心!

  好,我們看下一段。前面講的是理論,這一段就把它會歸到實際的修學。

  在佛門當中,蕅益大師提出了三個修學法門,你是持戒,受戒學律,你喜歡持戒,你就往持戒下手;你喜歡研究教理,聽教看經,修止觀也非常好;或者你喜歡參禅,參祖師禅,看話頭也可以。也就是說,佛法提供很多法門,但是,法門沒有高下,成敗就看你的發心。

  看下一段:但夾帶利名心,便是三塗種子。只要你持戒,你聽經或者講經或者參禅,你是為了追求名聞利養,那麼你造的業就是三塗的業力;那麼執著取相,你對於善業很執著,人天魔外種子。這個講堂是誰建的呢?是我建的?我要把我的名字寫到上面去,你對你自己善業特別執著,人天種性;但一味出離生死,便是二乘種子。這種人比較偏空,二乘人是好樂空性,忘失大悲;但具真實自覺覺他之心,便是菩薩種子。他本身有智慧的觀照,善調其心來自我提升,他也有很多的慈悲心想要幫助別人,覺他,這種人自利利他,菩薩種子;那麼最後第五個是最圓滿的,自覺聖趣光明發輝。自覺聖趣簡單的講就是回光返照,他能夠回光返照、正念真如,然後,從一念的清淨心裡面升起菩提心,從空入假,光明發輝。

  自覺聖趣是從假入空攝用歸體,光明發輝是依體啟用生起大悲心,那麼徹其源底,通達心性的根本,所謂的真如,然後以真如來發起菩提心,那麼來念佛乃至修波羅蜜,把功德回向淨土普與眾生,同登極樂,便是無上菩提種子,最圓滿,圓教的菩薩,從真如出發的。

  【9】一切法正,一切法邪!

  我們看最後的總結,故曰:一切法正,一切法邪!

  你現在修了很多法門,法門不能保證你是不是成功,因為它是工具,關鍵在於你那個心的調整。

  你看我們以拜佛來說,印光大師說一個人不能只強調事修。你看有些人拜佛,越拜對立心越重,你拜五百拜我拜一千拜,你拜佛是跟人家比較,阿修羅,阿修羅法界。就是說你又變成一個大福報的阿修羅,因為你的事修,事相是枝末嘛,你這個心念要變成什麼是完全看你的善惡、看你的真妄嘛,你所造的業力,它只是你這個果報出現旁邊的那個枝葉而已,你那個樹根是你心念的調整。所以你如果不善調心念,你拜佛拜一輩子,那頂多就是有善業,但是不表示說你生命的水平會改變,不表示!

  所以當你的心念是正的時候,一切法正;當你心念是邪的時候,這一切法就加持到你邪惡的力量去了。

  比方說魔王,印光大師最喜歡舉魔王跟佛陀作比喻,印光大師說為什麼心念調整這麼重要呢?他說你看魔王,魔王也不簡單,他為什麼做魔王?看佛陀怎麼說:他受持八關齋戒,受持八關齋戒不簡單,然後他行無遮大會供養三寶,出家人任何人都可以來,那麼他以持戒修福,他為什麼墮魔王呢?因為他貪求名利,他的根本是邪惡,所以他所加行都是邪惡。那麼佛陀因地的時候衪也持八關齋戒啊,佛陀因地的時候也有做無遮大會啊,那怎麼這些業力進入衪的心中變成佛陀?因為衪的心發菩提心了,所以業力本身不能決定一個人的成敗,心念、心理素質是關鍵。

  印光大師還講一個譬喻,他說這個水它沒有好也沒有壞,對不對?它沒有太多營養,但是這個水你給毒蛇吃,它變成毒液,因為它瞋心重;你把這個水給牛吃,它變成牛奶滋養色身。那怎麼一杯水你給牛吃以後它轉成牛奶,因為牛有善心,所以它把水轉化成牛奶,滋養我們的色身,對不對?你把水給毒蛇吃,它喝了以後變成毒液傷害我們,這個水有沒有好壞?

  沒有好壞!這個意思是什麼意思?就是說你做多少功課不是重點,你經常起什麼念頭要注意了,尤其是我們下堂課要講到數數現行都無慚愧,就是你一天當中起了很多念頭,但是有些念頭是偶爾人家刺激你一下,你才起的,這個不算,偶一為之不算。經常性的起念頭,你起這個念頭的比率很高,這是第一個,數數現行。

  第二個見是功德,深深好樂。你起這個念頭的時候你非常的得意,這就是我,什麼是我呢?這就是我,你把它當做你的功德相,不管這個念頭是善念是惡念,第一個你經常性的起,第二個你根本不想改變它,這個念頭你就要小心了,它已經在主導你生命的來生了。其實你不要等到你臨命終,就是說你看你一天當中起的念頭次數最多,而且你充滿了好樂,你起這個念頭的時候你根本不想對治,你也沒有慚愧心,你特喜歡這個念頭,兩個條件具足,這個念頭已經在主導你了,你已經被它主導了。

  你一個人我認為你到五十歲你來生差不多決定了,當然還可以改變,我的意思是說還是可以改變的,你趕快讀經典,調整心態,但是不容易了,因為你這個心已經被人用了五十年了,已經快要定形了,所以你到了五十歲,你好好地反省你一天大部份都起什麼念頭,起這個念頭的時候特歡喜,你差不多了差不多了。你要經常起淨土的念頭,厭離娑婆,欣求極樂,起了以後特別高興,差不多了,淨土種性已成就。所以,當然如果你覺得你現在起的念頭不太好,在你死亡之前你都還有機會調整,如果你肯用功的話,趕緊思維這個念頭的過失,诃責它,然後轉一個目標,發願創造一個新的念頭,勉強自己把它轉過去,要勉強,轉不過去就完了!

  所以我們的生命其實已經有一個念頭在帶動我們,這個念頭不是偶一為之的,你這個人偶爾剛好聞到咖啡很香,去喝一杯沒關系了,偶一為之是沒關系了,偶爾發發脾氣,偶一為之也沒關系,但是要忏悔。但是你經常性的念頭就要注意了,經常性的念頭,就是很自然就會升起來的這個就要注意了,它已經在主導你的生命趨向某一個跑道,可能我們不知道,但是它已經在主導我們了。

  好,我們基於這個理由我們來看第二段就更清楚了,到底是誰在主導我們?不是我們的行為,是我們的行為所留下的心念。

  【10】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!

  我們看第二個五蘊主人。在我們生命的五蘊當中真的有一個主導者。佛陀把我們的生命分成五個部分,第一個是色蘊,就是我們的外境,一切的物質世界;第二個是受想行識,它是一個精神層次的內心世界,我們先從外到內,從外層先看起。

  第一個色蘊,一個人的色身跟你造的業沒有太多關系,絕大部分都是過去的業變現出來的,當然你去整型例外,你的業絕大部分是過去生你造了什麼業變現出來的,所以色身不怪你了,不怪今生的你,要怪怪前生的你,它是業力變現出來的,所以色身、物質世界是業力變現出來的,你修行很難改變很難改變。你說你是一個女眾,你有本事修到轉成男眾,不可能嘛,這個色身是業報身。

  受,這個感受也受業力的影響,就是我們的心跟外界接觸的第一剎那是苦受樂受,快樂的人,當然福報大的人快樂的時間多了,罪業重的人痛苦的感受多。

  第三個是最厲害的想,當你產生感受的時候,你起什麼樣的想像。所以現在很強調做正面的思考,因為我們改變不了過去的業力嘛,你遇到痛苦,你也可以說這個是人生的歷練,你就產生激發;你遇到痛苦你也可以自暴自棄,你說上天對我這麼不公平啊,你也可以自暴自棄,所以這個痛苦到底它是一個什麼樣的相狀?因為感受沒有相狀,相狀是你安立的,你可以安立它一個相狀,這個相狀可能會傷害我們,這個相狀也可能幫助我們。

  所以我們為什麼要讀書,諸位知道嗎?提升我們的想像力,真的是這樣,想蘊是很厲害的。

  你看我們為什麼願意布施,因為我們知道布施有功德,我們產生功德想像,所以想蘊於境取相安立名言,你要能夠去學習聖人是怎麼想像的。所以學佛陀的經典就是學佛陀遇到事情的時候,當外道罵祂的時候,當外道刺激佛陀的時候,佛陀祂是怎麼想的,祂怎麼想這件事情的,所以我們講佛陀住世就是開示悟入佛的知見,佛陀的思考模式是什麼?祂為什麼成為佛陀?祂有正確的思考嘛。

  但想蘊有一個問題,它是生滅的,它想完就沒了,最可怕的告訴大家:行蘊,這個是我們最嚴重的。行蘊是想像想久成性,就是講習性,就是你的行蘊,想蘊是一種造作,但是它想久以後這個想蘊結束以後它轉成行蘊,行蘊是很多很多想像的累積,就是你的習性,等流習慣,你習慣性的思考就是行蘊,也正是它在主導我們的生命,但是它是怎麼來的,它是想蘊而來的,行蘊本身沒有調整自我的力量。所以當這個行蘊錯的時候你也要靠想像來修正它,但是行蘊是想蘊的數數造作留下的一種功能,強大的功能。

  那麼識蘊就是把前面的功能全部保存下來,識它沒有造業功能,它只負責保存。

(due to space constraint, 講記可能不完整)

視頻摘自:淨土教觀學苑
製作:善知識工作室
Youtube: https://www.youtube.com/@amtb-io

#buddhism #淨界法師 #善知識 #念佛 #佛法 #淨宗學會 #淨土 #mahayana #唯識學 #淨土宗 #心理學 #佛教智慧 #佛教

显示更多
0 评论 sort 排序方式

接下来播放